首页
病因介绍
症状讲解
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康复护理
预防知识
饮食保健

慢性炎症可加速癌症的发生,疾控专家抗炎防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当一个人身上的白细胞数量居高不下时,不仅意味着炎症的发生,同时也预示着死于癌症的危险性加大。这一发现为阐明炎症与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流行学证据。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白细胞数量最高的志愿者正好也是癌症死亡风险最大的人群。即使排除了那些会影响白细胞数量的因子,如吸烟、糖尿病和服用阿司匹林等,这种情况依然存在。研究人员还发现,在那些死于肺癌的志愿者身上,高白细胞数量与高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最为明显。这项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数量与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比较恒定的关系,基本不受其他因子的制约。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人们已知道局部炎症可以诱发癌症的发生,但他们的研究则进一步确认,白细胞数量高预示着一种系统炎症的发生。这种系统炎症的发生,不但会诱发癌症,而且也会增大癌症死亡率。

得癌的资格就是您的身体里要先有慢性炎或其它慢性损伤(慢性炎也是慢性损伤的一种,慢性损伤还包括许多其它的形式,如慢性的毒性物质接触、长期精神压力、长期服药等等)。比如慢性胃炎可发展成胃癌,慢性肝炎可发展成肝癌,慢性结肠炎可发展成结肠癌,慢性宫颈炎可发展成宫颈癌。那乳腺癌之前也没有见谁先有慢性乳腺炎呀?这与其它的慢性损伤有关,例如长期内分泌功能紊乱。由于环境污染,每天在食物、水、日用品和空气中会有大量雌性激素和类雌激素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这些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各器官和乳腺产生巨大压力刺激它们增生,尤其是肝脏功能不佳时,外来激素对上述器官的威胁会更大,会成为造成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身体得癌的危险来自慢性炎和各种各样的慢性损伤。明白这一点后,防癌就很容易做到了,那就是治愈慢性炎,解除慢性损伤。

在医院里最难治的疾病之一就是慢性炎,很多人的慢性胃炎一治治好几十年也治不好,直到转成胃癌也就没工夫治慢性胃炎了。其实只要治疗方向正确,慢性炎症很容易治,如前所述,机体的修复能力极其强大,可以说无所不能,可一个慢性胃炎修复几十年也修不好,显然是原料不足的原因。所以当我们把原料即营养素给足后,慢性胃炎可以在两周内临床症状消失,当然胃粘膜全部修好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事实上,治疗慢性炎可以说是营养素的拿手好戏,尤其是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等等。而慢性炎以外的慢性损伤很多都缘于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晚睡、吃垃圾食品等等。

抗炎防癌(   很多癌症有炎症背景

  2年《自然》杂志副刊刊登了Coussens和Werb写的“炎症与癌症”的综述文章:

  .很多慢性炎症伴有癌症

  如支气管炎与肺癌,返流性食管炎与食管癌,肠道炎症与大肠癌,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膀胱炎与膀胱癌,紫外线皮肤炎症与黑色素瘤,等等。

  2.很多癌症伴有感染背景

  如肝细胞癌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胆管细胞癌与胆管炎(肝吸虫),胆囊癌与胆囊炎胆石症(细菌),胃癌与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皮肤癌与慢性骨髓炎(细菌),宫颈癌与慢性宫颈炎(乳头状瘤病毒),等等。

  总之,很多癌症发生在感染、慢性刺激和炎症的部位,无论是病毒、细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都与癌症有密切关系。新近发现的肝癌危险因素中还包括一些代谢疾病,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所以可能导致癌症,也同样通过炎症这一渠道。

  炎症有很多促癌因素

  Grivennikov等在年《自然》杂志指出:炎症对癌症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还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监护,甚至干扰各种治疗的效果。

  现在越来越清楚,在癌症微环境中,有许多炎症细胞,这些炎症细胞是癌发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使得癌细胞得以生存、增殖和迁移。例如,巨噬细胞是炎症中常见的细胞,6年Condeelis等在很权威的《细胞》杂志发表文章,就认为,“巨噬细胞-微环境”是促癌转移的重要角色。我们研究所的研究也证实,癌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高的,病人做根治性肝癌切除的预后差。从病理学角度,炎症与癌症截然不同,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炎症细胞与癌细胞有很多共同之处。这好比人与老鼠是截然不同的,但人的大部分基因却与老鼠的基因是相同的。

  防治慢性炎症以防癌

  过去认为,不同癌症有不同致癌因素,这个观点至今仍然正确。但不同癌症既有其“个性”,也有“共性”。例如在不同癌症的生物学特性中,都有“失控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共性:现在发现炎症可能是很多癌症“癌变过程”的共性。过去对不同癌症的预防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肺癌强调戒烟,肝癌强调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防治(用乙肝疫苗预防,用干扰素、抗病毒药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等);而现在又多了一条共性的途径,即防治炎症以防癌,特别是慢性炎症。这里包括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和非生物因素(理化因素和其他慢性刺激等)引起的炎症。

  

  总之,我们平常生活中,最好能减少炎症,一旦有炎症,最好尽早防治,不要让它变成慢性;变成慢性,更要抓紧治疗。

抗炎防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vcfw.com/yfzz/13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