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因介绍
症状讲解
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康复护理
预防知识
饮食保健

女性艾灸后,这3种情况最常出现千万沉住

有些女性朋友在艾灸后,身体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常会在后台留言:月经不规律了、白带异常了、外阴瘙痒了……一句话:还要不要继续艾灸?答案当然是:YES!

艾灸,女人一生的“闺蜜”

“灸治百病”,根据现有文献统计,艾灸可以治疗的疾病高达多种。艾草素有“女人草”的美誉,用艾灸的纯阳之热温润女性的阴柔之体极为合适,所以,对于我们女人来说,艾灸就是我们一生的“闺蜜”。

1艾灸,让女人更健康

十女九寒,女性天生的寒性体质决定了她们身体的“气象环境”不好——好比没有阳光的阴天或冰冷的冬天。寒性体质最明显的表征就是:阳气不足,身体有寒像。

长期阳气不足,就会气滞血瘀,堵塞经络,人体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一则,毒素和代谢垃圾无法及时排出,二则,营养和新鲜血液无法正常送达,自然而然地,人就会生病。寒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癌症之所以被称为“寒凝重症”就是这个原因。

2艾灸,让女人远离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湿、寒、堵、毒,艾灸可以祛寒除湿、疏通经络、排出毒素,“一站式”解决妇科疾病——国家计划项目成果《灸法医鉴》介绍了艾灸适应症(妇科疾病)17种,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子宫脱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子宫颈炎、慢性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艾灸,让女人更美丽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疏肝理气、补气益血等功效,可以补肾、疏肝、健脾,通过对身体机能的整体调理,达到调理内分泌、防治卵巢早衰的目的,让女人呈现出由内而外的美丽——以气带血,以血养气,改善色斑、暗沉等,让面部气血充盈、面若桃花;还能通过全身性的调整,让体内气血运行顺畅,排除毒素,让女人告别臃肿肥胖。

灸疗必须经历的阶段:气冲病灶

中医有气冲病灶的说法。气冲病灶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找病、翻病、退病。

1找病

艾灸加速气血运行,但当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血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若另一条路线受到阻滞,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将体内可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另一方面,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暂时冲不开的病灶一个个地暴露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2翻病

找病过程使绝大部分经络变得畅通,自身的能量在灸疗过程中得到增强,便会直接冲向已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再次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显得更加突出,各种过去所患疾病和旧伤都被翻了出来,这就是翻病的过程。

翻病过程,不仅患者自身会感明显不适,病情甚至有加重的反应。很多患者由于对艾灸机理的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放弃继续艾灸而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

3退病

坚持艾灸后,体内的元气上来了,体内正气逐渐压制住邪气,进而将病邪驱逐出体外,身体逐渐好转,这就是退病过程。

女性艾灸最常出现的3种情况

以下3种是最常见的排病反应,遇到千万沉住气哦。

1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经血发黑或有褐色分泌物

这种现象与以下几个问题相关:

寒邪过重:

尽管艾灸为身体培补了阳气,但由于原先体内寒邪过重,导致经络堵塞严重,一时难以疏通,气血运行持续受影响,“寒则凝”,排出的经血中就会有黑色血块、褐色分泌物,也会表现出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等现象。

方法有误:

出现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只灸腰腹不灸腿。建议女性每次都要艾灸腿部,因为人体是个圆,腰腹部是上半圆,腿是下半圆,如果不灸腿,气血只在上半圆打转,不能形成完整循环,气血不下行,就会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甚至闭经。

艾灸过量:

艾灸过量就会补气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就会伤津耗血,经期延后、经量变少乃至闭经等现象就出现了。

建议:

谨慎停灸:

否则原先的调理会前功尽弃。而且月经问题多数由于寒湿入体、气滞血瘀、经络堵塞等引起,艾灸显著改善身体的内环境,祛寒除湿、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内环境正常了,月经自然正常。所以,切忌停灸,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艾灸力度。

酌情加灸:

比如,足三里穴,增强脾胃的气血生化能力;然谷穴,主治月经不调,升清降浊,平衡水火;复溜穴,肾水不足,内火亢盛;涌泉穴,引血归源。

配合刮痧:

先从命门穴刮到长强穴,打通这段经络,疏通瘀堵;同时将两侧呈八字刮开,因为两边有膀胱经的穴位,这些穴位主生殖和泌尿,疏通两边的经络,有助于气血运行。

饮食调理:

针对津液损耗的情况,可在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温水,多吃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转化。

2崩漏,常伴有血块

这种现象说明患者体内有寒邪,寒则凝,凝则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艾灸之后,体内阳气增多,阳气具有温煦作用,将体内寒邪悉数化开,瘀血就会大量排出,以血液或血块形式出现。

建议:

切忌服药:

尤其是寒凉固涩的药物,一来招致寒邪入体,并可致瘀;二来艾灸前功尽弃。

坚持艾灸:

崩漏说明体内瘀血很多,因此治疗理当以化瘀为先,瘀血去则血自止,因此只要出血量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建议坚持艾灸,促进气血运行,让体内瘀血尽快排出。

调理冲任:

若出血量实在过大,导致体虚,建议酌情艾灸以下穴位:命门穴,培元补肾、强健腰脊;关元穴,调冲任、理气血;隐白穴,健脾宁神、调经统血;气海穴,益气助阳、调理冲任;血海穴,调经统血、健脾化湿;三阴交穴,健脾理血、益肾平肝。

3白带异常、外阴瘙痒

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

湿热过重:

灸后阳气增强,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一旦湿热邪侵袭胞宫,就会引起白带异常,同时细菌会暂时滋生,出现炎症。

任脉失固,带脉失约:

“带下俱是湿症”,任脉带脉皆起于胞宫,湿热侵入胞宫,就会累及任脉和带脉,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导致白带异常。

建议:

切忌服药:

切忌不能吃消炎药,容易将寒湿邪封藏在体内,不利于拔出病根。

健脾补肾:

一般而言,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是由于脾虚肾虚所致,因此针对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白带异常,必须健脾补肾。

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二脉;脾俞穴,振奋中阳,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三阴交穴,平肝、补肾、健脾、利湿;隐白穴,补脾、益气、摄血。

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同上;次髎穴,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肾俞穴+关元穴,强肾培元,固涩止带;三阴交穴,同上。

坚持艾灸:

湿热过重尤其需要艾灸,因为湿性趋下而重浊,容易下注于下焦,于女性而言,盆腔的器官组织往往深受其害。而艾灸可以起到蒸腾湿气、疏散热气的作用,很适合调理带下病。

其他:

保持外阴干爽,饮食清淡,多喝水。

推荐阅读文章:

1、你只知“实胖”“虚胖”,却不知“毒胖”更要命!这样艾灸排毒减脂,立刻享“瘦”!

2、不懂艾灸?就从灸背开始吧

春天灸通背,一年远离寒湿堵

3、惊呆!露脚踝不止惹病上身,还会让人变丑?!只因这里藏玄机

4、女性常灸此金三角,竟能推迟绝经期,延缓衰老?!

5、艾灸祛湿终极大法,医生都不会轻易告诉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vcfw.com/zzjj/14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