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年5月第54卷第5期
作者:王悦1王轶英1谢幸2WenxinZheng3孔北华4
1医院妇产科,郑州;
2浙江大学医院妇瘤科,杭州;
3DepartmentofPathology,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UniversityofTexasSouthwesternMedicalCenter,Dallas,Texas,USA;
4医院妇产科,济南
通信作者:孔北华,Email:kongbeihua
sdu.edu.cn摘要
子宫颈癌是截止目前人类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可早期发现并能有效预防的恶性肿瘤,但我国目前并未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持续走高趋势。本文对以往的子宫颈癌筛查模式重新审视,以期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策略,提高筛查的精确性和有效性,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对HPV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HPV分型及定量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以此为核心,探讨子宫颈癌筛查的相关问题,HPV检测是否优于细胞学检查、后HPV疫苗时代HPV分型及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等。
子宫颈癌是迄今人类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可早期发现并有效预防的恶性肿瘤,遗憾的是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并未使子宫颈癌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其发病率近年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高居第2位。WHO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有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2.9万例,死亡病例约27.0万例,其中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估计,年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例,死亡病例约例[1]。考虑到目前国内癌症申报和登记系统不完善,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远高于上述统计数据,且有持续升高趋势;而欧美的发达国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持续走低并稳定于低位。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不得不对以往的子宫颈癌筛查模式重新审视,以提高筛查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筛查策略,缩小与欧美国家的差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对HPV研究的不断进展,对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又增添了新的认识,因此,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评述,子宫颈癌筛查HPV检测是否优于细胞学检查、HPV分型及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意义、后HPV疫苗时代HPV分型及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等。
一、中国的子宫颈癌筛查HPV检测是否优于细胞学检查
过去的很长时间以来,细胞学筛查是子宫颈癌筛查的唯一或主要方式,自年传统的巴氏细胞学检查引入临床的近80年来,细胞学筛查先后经历了技术上的革命与诊断方式的革命,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及Bethesda分类系统(TBS),对子宫颈细胞学诊断标准作出了重大调整,在细胞涂片的质量评价、细胞形态描述和诊断建议三方面进行了改良。毋容置疑,上述细胞学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筛查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们主要是基于细胞学形态,更多依赖于细胞学判读人员的经验与主观判断。
年,HaraldzurHausen发现了HPV与子宫颈癌的因果关系,使子宫颈癌的筛查策略悄然发生转变,HPV检测方法应运而生。与细胞学检查相比,HPV检测更容易做好质量控制,检测结果有更好的客观性[2],因此,推广以HPV检测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比培养众多合格的细胞学诊断医师更为现实。年,加拿大的1项随机临床试验[3]对例妇女随机分组,分别采用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随访48个月,结果显示,HPV检测的子宫颈癌初筛方法明显优于细胞学检查。年,来自欧洲四国的临床试验[4]也得出相似结论。
任何指南的制定均需适合各自的国情。目前,中国的部分地区仍以细胞学检查(包括传统巴氏涂片)作为子宫颈癌的主要筛查手段,总体筛查水平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并非细胞学检查自身的问题,而是由于细胞学病理医师及辅助技术人员稀缺,人员培训是提高细胞学筛查质量的关键,很多细胞病理学家已意识到这些问题,正努力提高中国的子宫颈细胞学诊断水平,但因现实的差距,这些良好的愿望在短期内几乎无法实现,因此,中国的子宫颈癌筛查尤其是初筛,HPV检测明显优于细胞学检查,这在国内专家中也已逐步成为共识。
二、HPV分型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最早(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HPV检测技术是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可检测13种高危型HPV亚型,但不区分具体型别;年,可区分HPV16和18型的HPV检测技术由美国FDA批准上市;随后CobasHPV(CobasHPV)和AptimaHPV检测系统等相继上市。尽管HPV筛查的敏感度高,对鳞状细胞和腺细胞病变均敏感,特别是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Ⅱ+)的阴性预测值接近%,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阳性预测值相对较低,且其有效性有赖于临床大样本量研究的验证和评估。但可喜的是,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HPV检测试剂的生产公司正在开展大样本量临床试验,同时不断拓展HPV检测的临床应用,降低HPV检测的假阳性率,实现风险分层管理。
以往的HPV分型检测主要